什么是PPT里的「高级感」?

嗨,各位木友们好呀,我是小木。




“高级感”这个词,跟女朋友口中的“我没生气”一样,都是属于那种表面上听起来很好理解,但理解错了就会送命的语句。




比如,有人认为下面这种黑白冷淡风很高级,反手就把它用到了给单位领导设计的PPT上,结果第二年坟头草净高两尺半:




什么是PPT里的「高级感」?(图1)什么是PPT里的「高级感」?(图2)



有的人又认为下面这种淫荡不基的风格才叫做高级,结果当天在学院里听他演讲的20个老头里有21个报了警:



什么是PPT里的「高级感」?(图3)什么是PPT里的「高级感」?(图4)




实际上,像这种单纯地把某种特定的风格跟“高级感”关联起来的想法,本身就是不严谨的。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






什么才是高级感?



就我个人理解,一个PPT要想做出高级感,以下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PPT本身要足够好看;


PPT的内容要有内涵;


作品需贴合受众的审美水平。



什么是PPT里的「高级感」?(图5)




▎高级感,是需要美的载体的




高级感,首先是一种让人觉得愉悦的感受,这种愉悦可以反映在视觉、听觉,或是味觉等方面。




比如,走进故宫,气势恢宏的宫殿、高大的城墙都让你觉得气派无比,这是视觉层面的高级感:



又比如,高档轿车,除了豪华的内饰外观,连关车门的声音都比普通轿车更加浑厚、有质感,这是听觉的细节带给你的高级感:



什么是PPT里的「高级感」?(图6)




再比如,豪华酒店里干净无异味的卫生间、品牌衬衫细腻的触感、最新电子产品充满科技感的外观……这些都是高级感的代名词。




什么是PPT里的「高级感」?(图7)



也就是说,一样东西想让人觉得它有高级感,那么这样东西就要能给人的感官带来愉悦的体验。




好比最近引起热议的清华美院眯眯眼事件,明明模特本身的妆容看着就让人很不适(这里指刻意丑化的妆容,不是指容貌),你非要说这是“高级”:



什么是PPT里的「高级感」?(图8)



我觉得用无知或猎奇来形容这些审美扭曲、缺乏生活常识跟政治常识的设计师会更贴切图片。




扯远了,有机会再跟大家细说设计领域里那些专门恶心国人的操作,咱们先回到PPT。




结合以上分析,如果你想让PPT呈现出高级感,那就先别谈内容的好坏,把版面拾掇干净好看一点再说别的,因为没有多少人会愿意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去发现你的内在美。




很多被“内容为王”等言论给忽悠瘸了的新手,就容易犯这种忽视、贬低设计的中二病。孰不知这些言论批判的只是过度设计的行为,而不是让你完全抛弃合理的设计。




什么是PPT里的「高级感」?(图9)


什么是PPT里的「高级感」?(图10)






▎高级感,不应该只有外在美




为作品设计出一个美的表象,只是创造出高级感的前提,更重要的是透过这层表象,让作品呈现出深层次的含义。




比如,普通设计师往往只会用华丽的技巧,堆砌出美轮美奂的版面,但是细品的话,你会发现其内在的空洞无物,市面上大多数商业海报都是如此。




而高手,就懂得运用各种巧妙的手法,让观者透过表象,感受到“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美妙体验。




举个最贴近生活的例子。




在“透过表象表达内涵”这方面,杜蕾斯的设计就妙得很有意思,好看跟有趣都兼顾到了:




#微信支持深色模式#图片



什么是PPT里的「高级感」?(图11)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图片



什么是PPT里的「高级感」?(图12)






#贝多芬诞辰250周年#图片




什么是PPT里的「高级感」?(图13)






#世界读书日#图片




什么是PPT里的「高级感」?(图14)




现在你再想想你在朋友圈里看过的那些营销海报,你会更能理解什么是“徒有其表”。




什么是PPT里的「高级感」?(图15)




除了设计领域,音乐领域也存在同样的现象。




以前的古风歌曲,曲美词也美,现在流行的古风歌曲,粗看有点东西,细听不知所谓。




“今夜太漫长,今两股痒痒”


“天下为公我为母”


“这春宵艳阳天”


……




这都什么玩意儿……




从这里你可以看出,艺术是有共通之处的,只有外表,没有内涵的东西,注定无法搬上台面,更跟高级感扯不上关系。




具体到PPT设计领域时,你也能发现一样的现象。




给PPT加些花里胡哨但却对内容表达毫无作用的动画(强行押韵);


不管跟主题搭不搭,哪个模板好看就用哪个(堆砌辞藻);


模仿各种流行的设计风格,孰不知有些风格跟PPT天生相斥(语意不通)。




作为一款信息表达工具,尽可能用最高效的方式、最美观的形式,向读者传达出最完整的信息,是PPT的第一使用要义。




也就是说,我们在对PPT进行某个操作前可以先问问自己:




这么设计PPT是否会影响到读者理解内容?(用这个词是否会导致听众误会?)




如果否,那么这个操作是否能让PPT更好看?(如果不会让人误会,那这么用词是否能让歌词看着更有意境?)




弄清楚了这两个问题,你就不会做出那些让人迷惑的骚操作了。






▎高级感,是面向特定受众的




动手设计之前先了解清楚受众,是设计的基本常识。




没搞清楚受众的审美喜好,就容易出现我文章开头所说的情况——你觉得你设计得很好,但你的观众不仅看不懂,还一致认为你是个沙雕。




好比你去看梵高的画,如果你没有一定的美学常识,也不了解他的生平、不了解他在创作这些画作时的生活背景,那你就无法理解他的画作美在哪里,强在哪里。




什么是PPT里的「高级感」?(图16)




反之,作为商业设计师,别用你以为的高级去理解受众眼里的高级,因为无法被受众感知的高级,那不叫高级,叫自嗨。




再回到观众视角,如果你无法理解一个设计师的作品,要么就是设计师真的很沙雕(参考清华美院),要么就是他的做这些东西并不是给你这类观众看的(参考梵高)。




当然,这不意味着一旦碰到看不懂的东西我们就该指着设计师的鼻子骂他水平不够,或是妄自菲薄觉得是自己审美不足的问题。




正确操作是多看点好作品,看多了你才能形成足够准确的判断力。






▎总结




审美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东西,因此各人眼中对高级感的定义也不同。




更复杂的是,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可能还会产生不同的审美观,这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审美冲突是永恒的、不可避免的。




不过好在大部分人的审美标准都是相似的——自信活力就是好过自怨自艾,晦涩难懂就是不如简单明了等等。




正是这些大众认可的、约定俗成的审美标准,为设计、为创造高级感提供了可遵循的规律,也为减少审美冲突提供了可能。




多了解这些规律,你才能创作出美的作品,哪怕你不想随大众,想做出特立独行的东西,你也逃不过设计理论的学习过程——毕竟,想考0分,你也得知道哪些是正确答案,考试时才能完美避开呀。




我是小木,咱们下期再贱。

转至公众号:跟我学个P


PPT设计排版教程 PPT基础教程